2025/4/29

紫鰭提琴鼠(Pseudogastromyzon laticeps)

       爬鰍科,又名紫鰭吸鰍,紫鰭擬腹吸鰍,寬頭擬腹吸鰍,紫鰭琵琶鰍,成魚最大體長約7公分,分佈於中國廣東海豐.

2025/4/24

高級金魚比賽評鑑原則(Advanced Goldfish Competition Evaluation Principles)

評鑑金魚的等級,需依據外觀條件、體態比例、游姿動作、鱗色光澤與整體觀感等五大項進行綜合判斷。以下為詳細標準說明:
一、體型(結構與比例)【30%】
1. 對稱性與平衡感:金魚體型需左右對稱,背線與腹線需自然流暢,無明顯凹凸或變形。
2. 頭體比例恰當:頭部不過大或過小,與身軀比例協調(例如蘭壽要頭瘤飽滿,與身體平衡)。
3. 體軀厚實圓潤:不宜過瘦或過肥,胸腹飽滿但不拖泥帶水。
二、鰭型與游姿【20%】
1. 鰭展完整對稱:背鰭挺立(或符合無背鰭品種的特色),尾鰭左右對稱、張展優美,尾柄有力。
2. 游姿穩定流暢:游動時姿態平穩、不歪斜、方向明確,無急促或搖擺不定之情形。
三、色澤與鱗質【20%】
1. 色澤純正均勻:無斑駁或不自然變色,紅需紅潤、黑需濃郁、白需潔淨。
2. 鱗片排列整齊、有光澤佳:鱗片應平整、有層次感,有自然金屬光澤或珍珠光感者為佳。
四、品系特徵展現度【20%】
不同品種有其標誌性特徵,裁判需熟知並評估其是否突出:
- 蘭壽:頭瘤飽滿覆蓋整個頭部,有層次、有對稱感,背幅必須平順,無任何突起或痕跡,軀體寬厚,無背鰭,尾鰭展如扇,尾柄短粗,腹部飽滿
- 獅頭:頭瘤飽滿覆蓋整個頭部,有層次、有對稱感,背幅必須平順,無任何突起或痕跡,軀體高厚,背鰭高挺如帆,尾鰭展如扇,尾柄短粗,腹部飽滿
- 琉金:背鰭高挺如帆,背部隆起明顯(背峰),尾鰭展如扇,尾柄短粗身形呈水滴狀,腹部飽滿
- 蝶尾:尾鰭開展完整對稱如蝶,凸眼左右對稱;
- 水泡眼:雙眼水泡圓潤對稱,透明飽滿,如氣球般自然下垂,無背鰭,尾鰭展如扇,尾柄短粗
- 珠鱗:鱗片須呈立體圓珠狀且密集完整身形如圓球狀
五、整體印象與精神狀態【10%】
1. 精神旺盛、反應良好:對外界刺激有反應,活動自然不懶散。
2. 整體觀感優美:賞心悅目、有競賽氣勢,能吸引裁判目光。
補充建議:
- 病態或損傷:如有鰭裂、鱗片缺失、體表潰爛,一律扣分或不予評級。
- 環境因素:燈光、水質會影響展示效果,參賽者需妥善準備。
By ChatGPT



短身金魚為什麼容易翻(Why are short-bodied goldfish prone to swim bladder abnormalities?)

金魚的體型越短,確實更容易出現魚鰾異常的問題。這與金魚的身體結構和器官排列有密切關係:
1. 短身金魚的內部器官壓縮
短身金魚品系的體型是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形成的,這種體型使內部器官的排列更加擁擠。魚鰾的位置容易受到壓迫,從而影響其正常功能。
2. 消化系統與魚鰾的影響
金魚的消化系統與魚鰾相鄰,短身金魚在進食後更容易因腸脹氣壓迫魚鰾,導致魚鰾失衡,出現浮沉異常的問題(如倒游、側游或無法下沉)。
3. 遺傳與品種問題
短身金魚的基因中可能存在更高比例的魚鰾功能缺陷或結構異常,這也是選育過程中的副作用。
4. 環境與飼養因素
飲食過於單一(如高蛋白飼料)或水質不良(高亞硝酸鹽、低溶氧)也會加劇短身金魚魚鰾異常的發生率。
減少魚鰾異常的建議:
- 控制飲食:餵食時應避免一次過量,選擇易消化、沉水型飼料,並輔以植物性飼料。
- 注意水質:保持水質清潔,避免水中亞硝酸鹽或氨氮超標。
- 避免突然溫差變化:水溫波動過大可能影響金魚的代謝和魚鰾功能。
- 選擇健康個體:在購買金魚時,觀察其游泳姿態,避免選購已有魚鰾問題的個體。
短身金魚雖然更容易出現魚鰾問題,但通過適當的飼養管理,可以大幅降低發生的風險。
By ChatGPT


2025/4/22

圓點青蛙(Synchiropus picturatus)

       鼠䲗科,又名變色連鰭䲗,繡鰭連鰭䲗 ,成魚最大體長約7公分,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以底棲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2025/4/21

如何判斷金魚店家是否有檢疫(How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goldfish store has quarantine?)

相關資訊:金魚養魚經部落格地圖

金魚店家是否有做檢疫的幾個關鍵:
1. 有無使用獨立檢疫缸
真正有在做檢疫的店家,通常會有獨立的檢疫缸區域,而且這些缸子不會和販售區的魚缸共用濾材或過濾系統。這些檢疫缸會用來隔離新到的魚隻,一般至少關養7~14天,有些更嚴謹的店家會拉長到21天以上。反之,如果整家店的魚都混在同一水系,那就很可能沒有落實檢疫。
2. 是否使用檢疫用藥
好的店家會在檢疫期內使用一些常見的預防性藥物,例如:
- 高濃度鹽(0.3~0.5%)
- 抗寄生蟲藥(如白點用甲基藍、福馬林、硫酸銅)
- 抗菌藥(如黃藥、綠藥或恩諾沙星等)
這些藥劑的使用是為了預防進口時就夾帶的隱性感染。店家如果願意主動告知使用什麼藥劑與劑量,通常表示對魚況掌握度高,有實作經驗。
3. 是否有現場檢疫區域可供參觀
一些較有制度的店家,會讓熟客或玩家看到檢疫缸的現場(不一定開放進入,但至少能說明過程),甚至願意提供照片或影片。若店家回應「我們魚都是直接放上架賣,進來狀況就很好」、「不需要檢疫,進口的魚都沒問題」,那就要提高警覺了。
4. 進口到販售的天數
這點非常關鍵:如果一批魚從「到貨」到「上架販售」只隔了1~3天,那幾乎可以確定沒做檢疫或僅做短暫觀察。因為進口金魚歷經長途運送,壓力極大,很多疾病會潛伏數天才爆發。若店家急著銷售魚隻,多半會忽略這段潛伏期。
相反地,如果你聽說某店家的魚到貨後「會等一週以上才開賣」,這就是謹慎有檢疫習慣的表現。
By ChatGPT


長汀提琴鼠(Pseudogastromyzon myersi)

       爬鰍科,又名長汀吸鰍,長汀擬腹吸鰍,長汀琵琶鰍,成魚最大體長約8公分,分佈於中國福建長汀.



2025/4/20

2025/4/18

金魚新手就是忍不住(Goldfish beginners just can't help themselves)

相關資訊:金魚養魚經部落格地圖
新手養金魚常常會失敗,其實不是因為不夠用心,而是因為「太有愛,愛過頭了」!以下幾個忍不住做的事,是金魚常早早掛掉的主因:
1.忍不住新缸沒養水就想放魚
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大忌之一,「缸剛裝好,水滿了,魚也買好了,就放下去啊,怎麼了嗎?」,這就是所謂的「新缸症候群」!水雖然看起來清澈,但其實裡面一點有益菌都沒有,根本還沒建立好一個穩定的「水族生態系統」。
老手新法:養水是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建立能養活金魚的硝化系統。沒耐心怎麼辦?你可以「借熟水」或「借熟濾材」來加快養水。也可以買現成的「硝化菌劑」來加速啟動循環,但還是要監測水質,別以為加了就萬事OK。
2.忍不住天天餵或餵太多
新手最常有的心態就是:「牠們好可愛、看起來好餓,我再餵一點好了…」結果就是水質變壞、金魚腸道脹氣,甚至造成腸炎、翻肚、死亡。
老手心法:寧可少餵、不會餓死!每天一次、少量就夠,定期餓一天反而有益健康。
3.忍不住天天換水,一次還換太多
很多新手以為「水要乾淨就要常換」,結果一換就是整缸水,金魚受不了水質劇變或氯氣殘留,出現傷亡。
老手心法:每週最多換 1~2 次,每次換 1/3~1/2,水要事先曝氣或用除氯劑。
4.忍不住一直添加新魚
剛開始看到一缸只有兩三尾金魚,總是覺得花色不夠或魚缸太空,又買了一堆回來,沒隔離觀察直接下缸,結果引進病菌,整缸遭殃。
老手心法:新魚一定要隔離觀察至少 2-4 週,確定健康再進主缸。
5.忍不住手癢玩造景
覺得魚缸太單調,就加石頭、加水草、放裝飾品,結果這些東西藏污納垢、刮傷魚體,或是釋出有害物質。
老手心法:金魚喜歡寬敞簡單的環境,底砂要細、裝飾品少而穩固。
6.忍不住照網路偏方亂下藥
看到魚鰾異常、白點、體表黏液增生,網路上查到什麼藥就下什麼藥,結果下錯藥、藥劑混亂、水質崩壞,一魚未救,反而加速死亡。
老手心法:診斷準確最重要,不確定就先隔離觀察、維持好水質是第一藥。
總結:「養魚如養心,簡單就是王道」,新手金魚玩家只要記得:精養>魚多,少餵>多餵,觀察>干預。給牠們時間和空間,其實金魚是超耐養的朋友。
By ChatGPT


2025/4/17

藍環神仙(Pomacanthus annularis)

       蓋刺魚科,又名環紋刺魚,環紋蓋刺魚,環紋神仙,肩環刺魚,成魚最大體長約45公分,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礁區、近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