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訊:金魚養魚經部落格地圖
相關文章:金魚病症成因及治療part2
資料來源:Fancy Goldfish
病症
|
成因
|
|
腹軟症
(abdomen mushy)
|
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腹部細菌感染、肝或內臟受損或失能導致未進食。癌症也會造成脂肪儲存能力及肝功能變差,當檢視大部分患此症而死亡的魚體腹部,發現脂肪很少及肝衰竭,腹部解剖充滿黃褐色黏液。
|
若魚仍有活力,可餵食一些營養食物如豐年蝦、豌豆、紅蟲;若魚已有病態,則應給予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藥物注射,至於癌症或內臟病變,目前還沒有治療的方法。
|
腹腫症無立鱗
(abdomen swollen,no raised scales)
|
腹部腫大係因脂肪肝、抱卵或腎囊腫。
|
外科手術是最好的方法。
|
幼魚大量死亡
(baby fish dying in large numbers)
|
通常是因白點蟲及吸蟲(指環蟲)大量破壞魚鰓,使幼魚無法抵抗任何氨的累積或不穩定的水質。
|
水中加鹽至0.3%的濃度,若是感染吸蟲,水中添加寵物犬貓體內驅蟲藥重生特(droncit)是無害且有效的方法。(一錠對
|
背部彎曲
(back kinked)
|
在魚缸很常見,發生此種狀況有很多原因,其中多為基因遺傳問題;一條發育良好的魚突然產生背部彎曲,可能是營養缺乏的警訊;另一種情況為化學藥物使接近脊椎的肌肉強烈的收縮,導致脊椎斷裂,有機磷之類的用藥過量使用都會產生相同的症狀;另外觸電也會導製背部彎曲。
|
無法治癒。
|
腹紅症
(belly red)
|
腹部變紅是細菌已經侵入體內進一步感染的症狀,是產氣單胞菌(aeromonas)感染的特徵。
|
需注射針劑才能救感染此症的魚,至於健康的魚因已暴露在感染的環境中,也應一併注射治療。
|
體色改變:變淺或變黑
(color changes:color loss,blackening)
|
如果體色由橘或黑轉白,可能是缺乏日照產生色素減退,紅帽的紅頭常會褪色,黑紅獅頭也很少有黑色不褪掉的。橘色褪色則逐年都會發生,橘色玉如意也常有頭部及體側褪成白色的情況。
常聽玩家在用藥或水質出問題時,魚鰭或身體會變黑,也常見於長途運送,黑色可能出現於魚鰭末端或遍及全身。變黑表示魚體表面遭受感染後治癒的訊息。黑色素細胞是白血球取代或修補受損組織後的反應。
|
檢查水質、活動力、食慾、魚鰭是否正常,若都正常就沒什麼好擔心。若變色範圍擴大,有可能是細菌、寄生蟲感染或病毒性腫瘤,如鯉魚痘(carp pox) 或淋巴球病毒(lymphocytes),建議做更進一步診斷。
|
行為改變
(comportment changes)
|
魚體傾斜通常是水中硝酸鹽濃度增高所致,但正常的魚也會有輕微的傾斜,尤其是大蘭壽即使在休息狀態也會傾斜,但只要其活動力與食慾都良好,就不用太擔心。
行為改變也可能是腸道寄生蟲引起,會造成體重減輕或腸道受損。
|
馬上檢測水質並解決問題。若水質正常,則應檢驗魚的排泄物是否有腸道寄生蟲。行為改變也可能是浮鰾病的先兆。
|
眼睛喪失或受損
(eye loss or damage)
|
單眼或雙眼喪失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撞擊到魚缸中的裝飾品、缸中其他同伴的攻擊或細(黴)菌感染。
|
眼睛剛喪失的兩天內魚的活動力降低,之後就恢復正常。眼睛剛喪失時眼窩會大量出血,但很快就止血,不需外科照料,失去眼睛的魚仍會自在地在缸中游動並輕鬆找到食物。
|
眼睛凸出
(eye bulging)
|
凸眼跟腹水有關,另一原因是眼睛外傷,會使眼睛後方的血管膨脹,大約要一個星期才會消退。 此外,真菌感染的鰓病會造成眼膜及鰓的浮腫,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只有一種,水質惡化導致魚免疫力被削弱,足以使真菌附著。對於這種疾病的出現,水質必須非常不佳。如果一條魚死了,不久之後其他魚也會跟著死亡。立即更換所有魚缸或池水。
|
這種症狀通常是短暫的,加鹽至缸水維持0.3%的濃度則恢復的更快;但若是凸眼又加上腹水就很難醫治了。 處理方法與水黴病相同。0.3%粗鹽鹽浴,除非逐漸添加,否則一條病魚將無法承受這種鹽量,如果魚開始失去平衡並側臥,請將其移開並留出時間恢復,再用一半的鹽量,然後重試。或鹽浴與次甲基藍混合使用,逐漸將鹽量從0.2%增加到0.5%。然後添加次甲基藍,直到水變成淺藍色。金魚可以安全地耐受相當大劑量的這些化學物質。雖然治癒較慢,但更安全。
|
眼睛變白或混濁
(eye white or cloudy)
|
白眼成因有二,眼睛外傷產生屈肌細菌感染,或暴露於氨或福馬林導致腐蝕性發炎。另外,剛進口的魚也可能會有眼睛外傷,通常只是角膜浮腫。
眼睛混濁在所有金魚品種都會發生,其中又以凸眼金魚最常見。當金魚在亞洲被魚網捕撈及分類時,通常要滑過分類及計數檯,這樣便很容易使凸眼金魚的眼球受到擦傷,然後再經過24小時的旅程越洋到了批發商的手中。塑膠袋中的氨使擦傷的魚眼更加惡化而變白,並在未來幾天變得混濁不清。
另一方面,玩家擁有的黑凸眼金魚,明亮眼睛突然變白,應檢查缸水水質,可能是水質惡化。在許多例子,凸眼金魚眼睛變白都是先前有用含福馬林的藥物治療缸中其他金魚。
|
注射針劑、良好水質加上
|
夾鰭症
(fins clamped)
|
寄生蟲感染或水質惡化,特別是水質急速酸化。
|
檢查水質及寄生蟲,先加鹽至缸水維持0.3%的濃度的鹽浴,再治吸蟲(指環蟲)。
|
紅鰭症
(fins red)
|
魚鰭血管膨脹充血或微紅,可能是緊迫、不良的水質、寄生蟲或全身細菌感染。
|
檢測水質若沒問題,換掉一半的缸水再加鹽至缸水維持0.3%的濃度的鹽浴。
|
裂鰭症
(fins split)
|
分裂的魚鰭表示有吸蟲(指環蟲)。
|
先治吸蟲(指環蟲),再施以麻醉,然後用針縫合裂開的魚鰭,大約一週拆線,魚鰭恢復如昔。
|
被啄(吸)症
(flank sucking/picking)
|
被啄(吸)症始於傷口流血引起其他魚的注意,這些傷口來自正常活動、飼育行為等所引起的擦傷;若減量餵飼,也會發現較弱的魚被啄(吸)。不要以為魚的傷口潰瘍是被其他魚攻擊所致,其實主要是寄生蟲伴隨細菌感染所致。
|
檢查水質及寄生蟲。
|
磨擦症
(flashing/scratching)
|
魚在迴游一會兒後,在水族箱表面或水中裝飾品上幾乎不動,然後很敏捷地側游,以魚體體側去摩擦缸壁或水中裝飾品,似乎想甩掉體表上的刺激物,這種行為可能一天難得見到一次,也可能幾分鐘數次。若每天超過一次,可以認為是水質出問題或寄生蟲感染。
當魚感染吸蟲就會磨擦魚體,所以新進魚應先檢疫;水質快速改變也會引起磨擦症,係因大量換水魚體必須適應略高或略低的ph值。新水中殘留的氯或重金屬也會引起磨擦症。
|
檢查有無寄生蟲;換水時記得先除氯,以減輕對魚體的刺激。
|
翻覆/漂浮症
(flipover/floating)
|
魚會側向一邊游泳或短暫腹部朝上漂浮,會發現這種情況愈來愈頻繁,最後就再也無法恢復正常體位。
為什麼會產生翻覆症至少有以下三種理論,每種論點都有一些例子。在某些例子,翻覆症似乎是因腸道寄生蟲感染或感染結核桿菌造成肝臟的損害。當魚的食慾及吸收能力減弱時,將會影響其腹部的穩定,很快就會開始產生翻覆症或在水面漂浮。
在其他例子方面,腸的消化不良是主要元兇,餵食豌豆有時是有效的。要避免翻覆症,有時是可以多種蛋白質及纖維成分少量多餐的餵食以取代主食。
但在許多其他例子,是找不到病因的,有一種最有趣但尚未經確認的理論提到高濃度的硝酸鹽會影響魚鰾的控制,根據此理論,水中硝酸鹽的累積會對魚鰾正常浮力產生不良影響,使魚鰾過度膨脹造成翻覆。
|
將魚從硝酸鹽過高的水中移走,並餵予綜合性飼料,或施以外科手術,在魚腹植入石英石。
|
水面呼吸(抬鼻)
(gasping at surface)
|
水可能無充足的溶氧。未吃完的食物、植物等的腐爛,會消耗大量的氧氣;藥物中的福馬林也會耗氧;溫水及魚的密度過高都會使溶氧量降低。若供氧正常,ph下降、寄生蟲、氯中毒、藥物過量使用傷害及其他鰓部腐蝕性傷害,都會減低魚鰓氧氣轉換的功能。
|
先檢查水質,增加水的攪動,可使用打氣幫浦增加供氧;若水溫過高(攝氏27度以上)應設法降溫。若水質與水溫均正常,加鹽至缸水維持0.3%的濃度的鹽浴。
|
鰓蓋穿孔
(gill cover holes)
|
tuberculosis或aeromonas細菌感染。鰓蓋穿孔是tuberculosis感染最常見的體外特徵,體內則對肝或其他器官造成傷害。此菌偶而會傳染給老人或免疫系統較弱者,但必需經由接觸到水的手或皮膚的傷口才會感染。
|
tuberculosis是無法醫治的;aeromonas可用抗生素注射治癒,但穿孔無法癒合;檢查有無寄生蟲感染,並做必要的治療。應隨時保持最好的水質、水溫及供氧。
|
鰓蒼白
(gills pale)
|
吸蟲會損害魚鰓,使魚因鰓部微量出血致死;IHN病毒使魚致命時也會使魚鰓變白。
|
檢查有無吸蟲感染,並做適當治療;若是IHN病毒感染目前無治療方法。
|
鰓腫大張開
(gills swollen open)
|
幾乎都是吸蟲感染,少數是因細菌感染,通常是兩種同時發生。
|
檢查有無吸蟲或細菌感染,並做適當治療。
|
頭朝下尾貼近水面
(head down,tail at surface)
|
細菌感染或翻覆症的初期徵兆。
|
若水中硝酸鹽無過量,則為細菌感染,應施以注射治療,否則魚會在7~10天死亡,其他的魚若未同時治療,亦將因細菌及寄生蟲感染而死亡。
|
無力的浮頭貼近水面
(head up,hanging just under surface lethargically)
|
若魚浮頭貼近水面無力的漂浮,並無喘息只有懸在水面,應馬上檢查ph值,通常是ph下降所造成,接著體表開始產生白色黏液。
|
檢查水質及魚鰓組織是否有受損。
|
暴衝
(jumping)
|
寄生蟲感染、ph下降或水中氨濃度過高。
|
先檢查水質,若水質良好則檢查有無吸蟲類寄生蟲感染。
|
魚體有傷口
(large sores on body)
|
水質惡化時,由aeromonas及pseudomonas引起的細菌性潰瘍,通常會合併寄生蟲侵入皮膚。
|
改善水質,檢查有無寄生蟲感染,先治療寄生蟲,再注射抗生素,可用過錳酸鉀、過氧化氫、紅汞水擦拭傷口,再施以藥浴。
|
爛嘴症
(mouth rot)
|
吸蟲類寄生蟲感染,也可能是飼養密度過高或嘴部因擦撞缸壁或缸中裝飾品造成。
|
首先,應確認水質是否良好並有充分供氧、最少的有機物質、無氨及穩定的ph值。對感染的魚應施以針劑注射,整缸應以過錳酸鉀藥浴。可以用棉花棒擦拭一次傷口,但不可太用力或重複擦拭,避免使藥物經由咽喉進入魚鰓。
|
紅斑症
(red spots)
|
紅斑或傷口代表體表初期細菌感染(潰瘍症),有時傷口是因激烈的追逐產卵行為所產生,魚排卵過程會使水變的惡臭;此外,argulus、lernea或吸蟲等寄生蟲侵入體表也會造成紅斑。
|
檢查是細菌或寄生蟲感染,並對症下藥。
|
全身性立鱗
(scales standing out all over body)
|
水腫,立鱗症末期。
|
目前無救。
|
部分立鱗
(scales standing out on part of body)
|
產卵活動或寄生蟲會破壞體表導致細菌入侵,口絲蟲(魚波豆蟲)(costia)感染也會使魚鱗豎立 。
|
若水質正常,可把水溫提高至30℃約5天,加鹽至缸水維持0.3%的濃度的鹽浴,建議打一針胺基配糖體抗生素(amikacin)。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